从矿大学子到矿大导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既是李春全老师学术生涯的起点,亦是耕耘育人的沃土——2014年他以专业第一保研,师从郑水林教授;继而在矿大完成硕博连读,期间赴辛辛那提大学联合培养;2019年博士毕业留校任教。这位90后学者,将科研根系深扎母校矿山:聚焦非金属矿物材料与资源循环利用,致力于矿物基环境材料研发、粉煤灰/煤矸石等固废高值转化、复杂非金属矿高效分选,用创新技术守护绿水青山,以矿大基因培育行业新人。李春全老师,作为我校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骨干教师,长期耕耘教学一线,主讲《矿物材料学基础》、《非金属矿加工与应用》、《粉体表面改性》等本科生课程,以及《资源加工与利用》、《学术规范与中英文论文写作》、《矿物加工国际学术前沿》等研究生课程,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与实践育人,成效显著。
1.教学扎实,成果斐然
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开设本科生课程:《矿物材料学基础》、《粉体表面改性》、《非金属矿加工与应用》等课程,融合非金属矿物材料最新成果,如矿物在环境治理的应用,煤矸石等固废处理资源化利用等,给学生们分享实时科研前沿技术,立足国家资源战略发展需求,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动能。获得2022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 2023-2024学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优秀本科生全程导师奖; 2025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优秀教学质量奖一等奖。主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5项(包括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课题1项),参与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多项;发表教学论文5篇。

2.以赛促创,硕果盈枝
助推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构建“课程-竞赛-大创”递进式能力培养链:从课堂基础到竞赛验证再到大创深化,以赛为媒,推动学生能力从基础应用向创新突破跃升,指导本科生获得全国高等学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北京市大学生节能节水低碳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北京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节能减排大赛等各项竞赛奖励二十余项。

3.实践育人,知行合一
理论必须经过实践淬炼,李老师鼓励走出课堂,用实践行动来进一步学习成长。倾心指导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关注学生情况,耐心指导学生开展实验。指导本科生暑期社会实践“梦启绿光”团队和“梦樾崎峰”团队分别获评获评校级优秀团队、校级重点团队,指导本科生斩获优秀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在实践指导中,从教室到实验室,李老师始终倾囊相授,用行动诠释师者担当。

4.学生评价
周毅武(2021级):李春全老师是一位非常有责任心的老师,谦和包容的风格对我影响深远。在大学的学习中,我几次迷茫不知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对自己失去信心,是李老师耐心倾听,常常鼓励我保持求知初心,指导我掌握学习方法。李老师也非常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主动分享行业动态,会结合我的兴趣推荐实习机会。大四开始找工作,在我面临就业选择难题时,李老师结合各种就业信息帮助我分析个人情况,给予中肯建议,让我少走了许多弯路。何其有幸,得遇良师。李老师不仅传授了专业知识,更以言传身教展示了学者应有的风范。未来无论走向何方,这段师生情谊都将成为我人生中珍贵的财富。
苗珍珍(2022级):在书院推行的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下,十分幸运成为李老师的学生。李老师待人特别真诚,丝毫没有距离感。记得大一刚入学,面对全新的环境和学业压力,内心充满迷茫。得益于书院的导师制安排,李老师主动与我们建立了联系。他不仅关心我们的学习状态,更会细致地询问生活中的困难。他耐心的倾听和温暖的鼓励,让我很快适应了大学生活。进入大二、大三,课业和未来的方向选择逐渐成为重心。李老师给予我清晰的指导,解答专业疑问,并积极为我们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能成为李老师的学生,是我大学生涯最大的幸运之一,衷心感谢李老师的悉心栽培!
李国琛(2022级):非常幸运能在我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安排下成为李老师的学生,李老师在日常的教学理论教学系统性强,课程逻辑清晰,重点突出。课堂互动活跃,鼓励质疑与讨论,善于用启发式提问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课堂氛围积极高效。其谦和包容的待人态度、对教育事业的热情,深刻影响着我。《非金属矿加工与应用》、《粉体表面改性》两门课,李老师以丰富的专业知识,高效的课堂讲解,带领着我打开了非金属矿领域的大门。课堂之外,李老师带领着导师制的其他同学开拓视野,带领我们参加各种专业竞赛,在实验室继续丰富着我的专业知识,力求我们有更好的收获,更宽广的视野。李老师是一位兼具学术高度与育人温度的优秀导师。其教学与指导工作对我的专业成长和人格塑造产生了深远积极影响。非常幸运在大学开始之初就成为了李老师的学生,指导着我这一路成长。
黄懿哲(2022级):很感谢能在懵懂无知进入大学校园的时候遇到李老师作为我的本科生导师,在我们刚入学的时候,李老师作为我们的导师,常常关心我们对大学生活与学习的适应,每每抽空坐校车来沙河和我们面对面交流讨论,指点我们的学习生活。到了大二,我们开始准备大创项目的时候,李老师也是认真指点,帮助我们一点点建立起框架,并让博士生学姐帮助我们一点点完成大创项目。与此同时,李老师也十分关心我们的生涯规划,会给我们指点迷津。除此之外,李老师上课十分认真,备课仔细,内容丰富,能很好的引导我们学会相关知识。正是这样的认识与关心,李老师成为了我们本科生成长道路上重要的引路人。
贺艳成(2023级):能在本科生导师制中成为李老师的学生,我一直觉得是大学阶段特别珍贵的缘分。从大一入学到现在,李老师就像一位细心的引路人,在学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给了我们太多温暖的支持。在小组交流会上,他总会认真倾听我们在课程学习中的困惑,哪怕是某个专业概念的细节,也会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掰开揉碎地讲解。他常说“学习不止于课本”,总是鼓励我们多参加学术讲座、加入兴趣社团,还会分享自己大学时平衡学习与生活的小故事,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跟着李老师学习的这段时间,我们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更感受到了他对学术的严谨和对学生的热忱。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带着这份榜样的力量,踏实走好每一步,努力成为像他一样温暖又专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