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科技矿场”:触摸化工行业的前沿脉搏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近期我校化环学院研究生田兴、穆淼两名同学与兰州大学化学学院数名本科生一同前往“科技矿场”——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华化学”)与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和新材”)参观学习,了解化工行业的创新发展动态与卓越成就,感受前沿技术与先进理念的魅力。在“科技矿场”万华化学主要参观了展示中心、科技文化长廊,同时前往了万华大学。在...
深化科教融合培材,强化实践协同育人—本科生导师制优秀案例(李春全)
从矿大学子到矿大导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既是李春全老师学术生涯的起点,亦是耕耘育人的沃土——2014年他以专业第一保研,师从郑水林教授;继而在矿大完成硕博连读,期间赴辛辛那提大学联合培养;2019年博士毕业留校任教。这位90后学者,将科研根系深扎母校矿山:聚焦非金属矿物材料与资源循环利用,致力于矿物基环境材料研发、粉煤灰/煤矸石等固废高值转化、复杂非金属矿高效分选,用创新技术守护绿水青山,以矿大基因培育行业新人。...
书院浸润促专业交叉融合,导师领航育创新环保人—本科生导师制优秀案例(于彩虹)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于1983年成立环境工程系,是全国最早进行煤炭行业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技术开发的单位,培养出全国首批煤炭环境保护专业人才,是重要矿业环境工程人才培养基地。现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学生就业压力大,就业导向推动功利性学习,大学培养观念和能力建设也面临挑战:教书与育人脱节的问题普遍存在,如何从专业层面构建思政育人格局是很多专业面临首要的问题;创新是人才培养核心要素,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中坚力量,...
书院灯火映丹心,杏坛春风化桃李—本科生导师制优秀案例(曹俊雅)
在我校书院制改革与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时代交响中,我院曹俊雅教授如同教育麦田的守望者,坚守教学科研一线,编织出“教学-科研-育人”三位一体的创新图谱。作为北京市青年英才、北京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她将个人成长轨迹与母校发展紧密相连,从以专业第一成绩毕业的矿大学子,蜕变为引领专业发展的专业负责人,在课程建设、竞赛指导、专业发展、三全育人等方面持续深耕,用脚踏实地的育人实践,为书院制教育模式打造出具有参考价值的生动范本。...
产教融合,创新实训—2024级化学工程专业本科认识实习圆满完成
7月9日-11日、7月14日,化学工程系2024级141名本科生先后前往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沧州化工园区、中科院过程所廊坊基地、航天长征化学有限公司开展本科生认识实习,四家单位均为化学工程系的科技矿场,此次实习也是加强与科技矿场之间联系、发挥科技矿场育人育才作用的重要体现。一、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7月9日,在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林雄超、刘骞老师的带领下,2024级本科生走进了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师生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依次参观了人才展厅、...
马来西亚诺丁汉大学Dominic Foo教授来校作学术交流报告
2025年7月14日上午,应化学工程系盖恒军、曹俊雅教授的邀请,马来西亚科学院院士、《Process Integration and Optimization for Sustainability》期刊的主编、英国诺丁汉大学马来西亚分校Dominic Foo教授在逸夫楼412会议室作题为”Process Integration for Carbon Footprint Reduction in Achieving Carbon Neutrality”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曹俊雅教授主持,化工系30余名老师、研究生参加。Dominic Foo教授长期致力于资源节约和CO2减排的化工优化设计与集成研究。...
喜报!我院马靖文老师在第三届全国本科院校化工类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斩获特等奖!
近日,由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主办、北京化工大学承办的第三届全国本科院校化工类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圆满落幕。我院教师马靖文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深厚的专业积累和出色的临场发挥,在全国众多高校的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斩获特等奖,充分展现了我院教师卓越的教学水平、过硬的教学能力和育人风采。本次大赛聚焦化工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全面考察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组织能力及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能力。大赛网络评审环节共收到全国59所高校99位教师的参赛作品,...
学校主办“硅铝质固废胶凝材料”高端学术论坛和国家标准制定启动会